日全食折射科普教育苍白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09-07-24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■陈亦冰

  7月22日,本世纪最壮观的日全食景象上演。亿万民众,翘首观望。据报道,各路商家的日食观察眼镜,供不应求;长江流域观察地宾馆的房间,均已爆满;更有邻邦日本、印度的天文迷,来华“追日”。

  “日全食热”当然是件好事。说明科学正在普及,老百姓开始关心自然,关心环境,关心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天文地理。

  然而,关心自然,关心环境,不能只热一时,不能只赶热闹,光抢商机。在这次热观日全食景象的过程中,不少青少年暴露出明显的科学常识的缺失,无怪乎不少科普专家呼吁,希望在中小学阶段加强科普教育,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。

  记得当年,中小学的兴趣小组条件简陋,但活动并不少,文艺体育、天文地理、无线通讯、航模船模、养殖种植等,主打的还是科普、技能两大类,不少日后的专家学者,最初就是从兴趣小组入门起步的。遗憾的是,如今的中小学生,整日疲于上课、做作业、应试,早已无暇顾及兴趣;而有些学校的兴趣小组,也早已演变为学科竞赛、升学考试的辅导班,哪儿还有时间普及什么天文地理知识?

  我们不应忘记,温总理在同济大学语重心长地嘱咐:“我希望同学经常地仰望天空,学会做人,学会思考,学会知识和技能,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的人。”这不仅是对青年一代的希望,也是对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告诫。

  壮观的日全食景象折射出科普教育的苍白,我们的教育改革议题不该再对此无动于衷。因为对一个国家的进步来说,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,远比能歌善舞重要得多。